優秀校友黃云書:這是一種精神
一個最基層的農業工作者,一個在鄉鎮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本科畢業生,他是被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被評為全國最美基層農業工作者、湖北民族大學優秀校友黃云書。
在采訪優秀校友黃云書時,有人給我們說,黃云書校友所在的利川市忠路鎮,很偏遠,路窄彎多,要注意安全。當我們從利川西下高速,沿著導航在濃霧中慢悠悠前行,看著沿路好幾輛車“歪”在路邊撞在樹上,我們才感嘆這一路“確實兇險”……
他,自認為是一個普通的人。
到忠路鎮時已是晚上八點,黃云書校友由于扶貧工作,還在回集鎮的路上,他委托了同事鄒愛清接待了我們。
當滿身是泥的黃云書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如果不是看采訪報道,很難相信眼前這個頭發稀少、個頭不高、年過半百的優秀校友,曾經受到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黃云書1987年從鄂西大學(湖北民族大學的前身)特產系畢業,畢業后就回到了家鄉工作,成了當時忠路特產站的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
自他開始工作時算起,在最基層的工作崗位上,又過了一個人生的而立之年,他也從年輕小伙子成了一位被時光打磨的中年漢子。
三十多年里,他專注于對農業領域技術的傳播,把自己在學校的所學,傳授給了最需要技術的農民朋友們。三十多年里,他扎根在貧困的偏遠鄉村,指導發展農業產業的群眾脫貧致富。三十多年里,他一直踏踏實實的奔忙在鄉野田間,“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秉S云書帶著一絲羞澀,和我們一再強調他這個普通人的身份。
他們,是一個有著樸素奉獻主義的群體。
借我們采訪的機會,黃云書召集了忠路鎮農業服務中心的同志們開了一次工作會。
“現在精準扶貧工作任務重,我們中心十多位同志,除了兩位留守辦公室外,其他同志分兩組駐了兩個村,每周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村里,要想集中一次都難?!秉S云書介紹。
忠路鎮農業服務中心的同志平均年齡將近五十歲,他們和黃云書一樣,都是1987年前后的時間進入中心工作的,這一群人在一起就是三十多年,長時間的同事關系,讓他們像一家人一樣。
黃云書的同事鄒愛清說,忠路鎮農業服務中心的這一群同志,有一個很好的傳統,那就是團結、能吃苦、肯奉獻,黃云書主任尤其繼承了老主任善學愛鉆的勁頭,他帶著我們攻克難關,真正為老百姓服務。
黃云書當時進入鄂西大學特產系時,當時的農村特別貧窮,父母辛苦一年到頭也沒多少收入,他就想多學一點農業知識,回家能幫父母提高產量,提升收入。余展琛、黃吉華、蔣作均……說到當時教他的老師,黃云書如數家珍。
匆匆開完會,忠路鎮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們午飯都顧不上吃,便又駕駛著自己的摩托車奔赴村里,看著遠去的同事,黃云書感慨萬千:“其實我說自己是一名普通人是有根據的,首先是母校和老師給了我生活的技能,再就是我們中心的這一班同事,和我一樣都是扎根基層三十多年,大家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在了這片土地上,把他們的心都留在了這里,是我們一起相互幫助、相互扶持,才有了今天這樣的成績!”
他們身上,閃耀著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黃云書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習總書記和他們合影的照片,他一直珍藏著,但他并沒有因此而驕傲,也沒有因此而要領導解決工作調動,反而以更加務實的工作態度,深深扎根在最基層,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平凡之中創造偉大!
黃云書帶我們看了他指導農民種植的果園,這個果園里,草莓、葡萄、櫻桃、柑橘、柚子……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果實,黃云書摘下一個柚子,嫩嫩的果肉,沒有一絲酸澀的味道。公路邊賣柑橘的果農們,看到黃云書都熱情的打招呼。
在村民的茶園里,村民得知我們在拍攝,一定要我們拍攝記錄下他們感謝黃云書主任的話語:“黃主任這人,是真的好,我們這一片的老百姓都認識他,我說不好什么話,但是我一定要謝謝黃主任?!?/p>
樸實的語言,直白的感謝,卻是一種最真的情感。三十多年里,黃云書校友到底走了多少山路,進了多少農家,可能連他自己也無法統計了吧。
進入了新時代,當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時,即將步入社會的校友們卻越來越迷茫,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或者掙大錢,或者做大官,總之就是滿懷著雄心壯志,然而人生終歸是普通的,像黃云書校友一樣,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做好一個普通人,與普通中孕育偉大,一樣能成就不凡的人生。
博學博愛、立人達人,這是湖北民族大學的校訓,黃云書校友全部做到了,我們必須要向黃云書校友一樣有著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的優秀者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