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16:37:02
點擊量:次
信息來源:融媒體中心編輯:廖希為作者:廖希為審核:羅翔宇
為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12月12日,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2022年第十一次集中學習。本次學習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主題,參學人員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第五部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專題交流學習體會。受黨委書記向前進委托,校長頓祖義主持學習,校領導、校黨委委員參加學習。
集中學習現場
頓祖義強調,要與時俱進,提高認識,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合為一部分,緊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之后進行專章論述,這更加突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教育、科技、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支撐作用,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對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理念認識的新突破,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準確領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等“三個第一”的重要論斷,深入理解“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等“三個戰略”的深刻內涵,完整把握“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等“三個強國”的嚴密邏輯,從整體上認識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堅持辯證統一,堅持一體推進,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頓祖義講話
頓祖義要求,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一體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要領會精神要義,汲取智慧力量,緊扣高質量發展,強化有組織行動,放大格局、拉高標桿、創新作為,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支撐能力,奮力推進學校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實現新跨越。一是要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切實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強化思想引領、價值塑造,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政治責任;堅持面上提質量、點上創品牌,加快推進學科專業課程結構調整優化,集中優質資源創建學科專業課程品牌;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協同育人體系,優化教育教學模式,深化雙創教育改革,健全質量保障體系,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二是要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堅持目標導向,突出科研質量、效益和貢獻,把握好科研重心,校準評價導向,引導廣大教師發揮優勢、“脫虛向實”,主動面向市場找課題、奔著轉化求質量、突出效益看貢獻,提高“錢變紙”科研產出質量,打通“紙變錢”成果轉化通道,確保在人均科研經費、國家級項目數、人均專利轉化數、科研獎勵數、社會服務貢獻優秀案例數等核心指標上穩中有進。三是要著力提高人才支撐能力。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嚴把師德師風底線,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千方百計集聚高層次人才,鼓勵支持中青年教師發展自己、提升自己,對于極具潛力的青年才俊,從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給予特殊支持,讓他們最大限度地把能力釋放出來、把才華展示出來;完善教師評價機制,濃厚尊師重教氛圍,引導、激勵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和科技創新上。
學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張宏磊在交流發言中表示,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需要在視角、視野和視域上把握準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作風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進一步增強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定力,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深刻領悟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經驗;要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嚴的要求貫徹到黨規制定、黨紀教育、執紀監督全過程;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擔負起協助黨委抓黨風、抓紀律的重要職責,圍繞“清廉民大”建設,經常性開展紀律教育,嚴格執行黨的各項規章制度,綜合運用“四種形態”,嚴肅查處違規違紀問題,使紀律始終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不斷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涵養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氣。
黨委常委、統戰部長田景福表示,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要在領會領悟上下功夫,把黨的二十大報告與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相結合,與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相結合,與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相結合,全面貫通學習理解。要在對標對表上下功夫,通過對標對表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上來,統一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事業上來,統一到應對風險挑戰、敢于善于斗爭、共同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上來。要在落地落實上下功夫,聚焦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高校職能優勢,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確保國家安全和校園平安;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切實抓好黨建和從嚴治黨各項工作。
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劉志軍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一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略單獨成章、統籌部署,賦予了教育新的戰略地位、歷史使命和發展格局。湖北民族大學作為一所地方高校,要勇擔時代責任,把自己發展好、建設好,為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一是要提升科技服務地方能力。聚焦恩施州“土、硒、茶、涼、綠”五大產業,針對“土”字特點,圍繞特色土家建筑、特色村落文化、特色土味文化做文章;針對“硒”字特點,在“硒+”基礎研究上積極開拓,為硒產業規?;l展提供技術支撐;針對“茶”字特點,積極投身“一紅一綠”和其他品牌茶葉的種植、培育等;針對“涼”字特點,著眼旅游、戶外運動、康養經濟等;針對“綠”字特點,在主題公園及沿河沿街景觀帶規劃設計、林特經濟、綠色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研究。二是要加快博士人才引進?!笆奈濉睍r期是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層次博士人才,全校上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以更新的思維、更寬的眼界和更廣的胸襟,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要積極主動多方搜集人才信息,挖掘人才資源,創新工作手段,出臺有力政策,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創造性開展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